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漫步于平坦洁净的村道,错落有序的整洁屋舍、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映入眼帘,远处,农田葱茏,绿意盎然,满溢蓬勃生机。一幅“村貌清朗、产业兴盛、民风质朴、管理有序”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正悄然铺陈开来,尽显墙下塬村蓬勃发展的活力与希望。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墙下塬村党总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村党总支包联驻村企业和社团组织,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包联村民小组,党员分片包联群众,服务好驻村企业、服务好社团组织、服务好广大村民,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融洽,促进村级管理更民主,促进为民服务的“三联系三服务三促进”工作机制,推动墙下塬村在党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先后荣获国家级无示范村、省级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市级农民增收先进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区级文明村、信访工作先进村、平安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大家都爱攀比,生怕比别人差。现在村里倡导高价彩礼且规定了过事酒席的标准,缩短了过事时间,实实在在帮我们减轻了负担。”村民刘天奇高兴地说。
多年来,墙下塬村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服务村民40余户,帮每户节省资金3000余元,三年共计减轻村民红白事负担12余万元;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自我管理、服务与监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党员调解岗,成立“良言相劝”工作室,由党员骨干担任调解员,成功化解邻里纠纷2起,维护村内和谐稳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连续9年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典型评选,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各36名,五好家庭36户,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高度重视丰富和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聚焦“一老一少”两大群体,精准施策,定期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以及“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策划以村民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墙下塬金穗慈剪理发善行志愿服务队,义务为15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义务理发及相关帮扶服务,为乡村生活和发展筑牢和谐根基。
墙下塬村把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组织党员带头参与村内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改造、电网升级等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和用电等问题。截至目前,硬化主干道路8公里、巷道路15公里,完成率100%,硬化生产路6公里,完成率90%以上,电网与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村内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相继建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为村民日常娱乐与健康保障提供了便利,极大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铜川星隆禾农业有限公司院内,烘干塔、移动输送机、脱壳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该公司流转村民土地1000余亩种植特色农作物,年产值达600余万元,就近吸纳15名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年增收50余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墙下塬村立足本地实际,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由党员牵头成立合作社,提供政策扶持吸引农业企业入驻,打造“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群众”互利共赢模式,种植以高粱为主的特色农作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成功培育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高粱1200余亩,淘汰老核桃园76亩,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奠定了坚实基础,还通过土地流转,使碎片化的土地得以集中连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培育了订单农业的雏形。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村委会综治中心办事窗口,“帮办代办”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党员刘睛睛说,“每名党员都有联系户,在政策宣传、社保认证等业务繁忙的时候,我们会前往村民家中,帮他们把这些事儿办好。”
墙下塬村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实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了党员联系帮扶群众机制,每名党员联系3-5户群众,定期走访,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工作,深入普及医保、防返贫监测帮扶、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针对易地搬迁户,及时入户发放王益区用工信息。目前,脱贫户8户19人、监测户3户9人、特困供养户2户2人、低保户10户14人以及残疾人55人均已完成医保参保,两户易地搬迁户均已安排公益专岗。“我们村全面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全力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进行周碰头、月研判,做到应享尽享、应纳尽纳。组建13人防返贫监测预警网格员队伍,扎实做好防返贫行业部门反馈风险预警核实工作,高效完成监测对象、脱贫户、人口自然增长等各类台账的上报工作。扎实完成上级反馈问题整改”,驻村马慧红说。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墙下塬村将坚持党建引领航向,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机制,深化党群合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