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神州十二号“出差三人组”平安归来,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新冠疫苗成功研发……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展现出磅礴生机社区党建。然而创新靠什么?靠人才先锋风采。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引人才,瞄准京津人才富矿,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采取市场化手段,关注高校毕业生群体,积极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招引格局。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不求所有党员教育,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强化“柔性引才”。
唐太宗曾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把人才“引进来”是迈出引进人才建设的第一步,要让他们“留得住”,还需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服务保障,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他们能够快速脱颖而出,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要想人才“用得好”,就要尊重人才专业化差异的客观规律,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一线群众学习,也要向世界前沿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做到“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鲁迅也曾拿书与人才作比较:“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所以说要想人才“用得好”,就需要“扬长避短”,努力做到“人岗相宜”。
办好人才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奋进新时代,把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好涵养人才的“蓄水池”,一定能激荡人才振兴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赵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